AG凯发国际
AG凯发国际

—《工程(英文)》为高水平工程科技提供交流平台—

  ◆◆◆★★■“我们每年遴选约10个前沿热点作为专题进行组稿,并针对高影响力专题进行‘滚动★★■◆’组稿■■■,如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深地物质等★★◆★■◆,每个专题由国内外专家单独组成编委会■■,研讨各前沿领域课题■■★★■。◆◆★”吴向说■★★◆◆◆。

  “我国工程科技成果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部分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迫切需要高质量的科技期刊来发布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我国工程科技界有实力也有能力创办一流的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工程(英文)》执行副主编、《中国工程科学》杂志社社长延建林表示。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出台《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到推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我国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

  日前巴基斯坦堡Quaid-i-Azam大学Mushtaq Ahmad院士一行来到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宁宫..■■★◆■.

  《工程(英文)》的影响因子从2018年的2◆■◆■.667提高到2022年的12.8★◆◆■◆,在世界工程科技综合期刊中名列前茅,先后入选★■“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计划★★”以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这些成绩是如何取得的?记者进行了采访。

  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为4F级机场,于2019年10月启动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旗舰项目之一■◆◆。今年6月,机场完成校.★■◆..

  瓜达尔新国际机场为4F级机场◆◆,于2019年10月启动建设,是中巴经济走廊旗舰项目之一■★■◆■◆。今年6月,机场完成校飞试验★◆◆★■◆,标志着项目即将投入运营。未来瓜达尔新国际机场的落成营运将改善俾路支省和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为瓜达尔及周边地区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2015年7月,中国工程院组织15位院士开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办一份世界一流的中国学术期刊”。彼时,刚刚面世的中国工程院院刊主刊——《工程(英文)》创刊号以“机器人和3D打印”为专题◆■,刊发了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文章,获得了海内外工程科技人员的好评。

  近年来,《工程(英文)》加快建设知识服务平台★■★◆◆,构建起数据平台合作、多媒体传播等多元化文献推广体系。《工程(英文)》还坚持“刊会联动”,涵养期刊学术“生态圈”。吴向举例说:“文章发表后◆■◆★,相关专题编委会经常组织小规模的学术论坛,把★★‘小同行’科学家召集起来■■,让作者介绍研究成果★■★。此外,还依托学科编委和青年通讯专家举办前沿论坛、青年前沿论坛等学术活动,让科学知识实现更广泛的传播,产生积极的学术影响。■■★★”

  来自安徽建筑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安凯,在学习之余■◆,时刻关注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展。不久前,他从安徽合◆★★.★◆■..

  ◆■◆“办好一本高水平的学术期刊需要长时间的积累★■■,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延建林表示,“我们将继续依靠科学家办刊,切实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推动《工程(英文)》系列期刊质量稳步提升,影响力持续扩大。◆★■”

  把握科技前沿、策划专题出版,是综合性期刊实现高水平办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2017年以来■■★■◆,《工程(英文)》每年依托中国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研究”项目,通过对专利、文献、报告进行大数据分析,结合专家研判,筛选全球工程研究和技术开发前沿,梳理形成期刊重点选题★★◆、组稿方向■◆,超前部署专题。

  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取得哪些成果?如何进一步办好科技期刊?科技版即日起推出“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系列调研报道■◆★★■■,敬请关注。

  起步阶段,针对办刊时间较短■◆◆■★、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中国工程院坚持全院办刊,提升学术凝聚力和学术影响力。“中国工程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工作的意见》《中国工程院院刊发展规划》,加大办刊资源支持,发动全院9个学部的院士力量,广泛吸引国内外优质稿件,共同支持期刊快速发展■■。”延建林介绍。

  “我们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加强与学会◆◆★■、协会合作等方式◆■★★,努力将期刊推向更广泛的国际学术群体。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章的质量◆◆■,如何吸引更多重要原创性成果发表在期刊上,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编辑张姣说。

  2017年以来,中国工程院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等出版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按照中国工程院9个学部每个学部建设一份本学科领域顶尖科技期刊的架构,高标准建设系列期刊集群,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

  优化出版流程方面,《工程(英文)》在编辑初筛■■■★■◆、外审修回■■■◆、在线出版等环节都设置了“控制节点★★”,提高审稿效率◆◆◆■◆、确保稿件质量。“同时,为提高出版效率、保障出版进度■◆★★,编辑部还明确学科编辑岗位的‘主线—副线—快线’工作任务,每位编辑负责1至2个学科,做好编委和作者团队服务,提升稿件处理时效,提高出版水平。”延建林表示。

  期刊出版环节多,除了选题策划、邀稿组稿、同行评议、编校加工◆◆◆、印刷出版等内容生产步骤,还包括文献推广★■■■、信息服务、品牌运营等。吴向是《工程(英文)》的执行副主编之一。8年来★★★■■,每周一次的主编例会和学科主编月度工作会议,几乎是他雷打不动的工作安排。“特别是选题方向,真正的前沿★★■■、热点在哪里,是我们尤其关注的★◆■◆◆★。”吴向说■■★◆。

  在延建林看来■◆,完成文章发表只是走完了■■★■★“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供内容知识的“增值服务”。■◆“要得到学术共同体的认可◆■,需要期刊提供便捷化的内容知识服务、体系化的推广支撑。”

  “除了要创办一流科技期刊,我们还要打造一流出版平台★◆★,提升科技数据资源的竞争力。”延建林认为,推动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要建设一流出版平台。吴向表示■★■◆◆◆,随着科研方式的变革,科技数据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文献和数据平台,提供高水准的信息服务。

  巴基斯坦联邦商务部长贾姆·卡马尔汗日前强调了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两个国家常被称为◆■“铁哥们儿”。这位部长强调了使两国经济合作与两国牢固的政治和战略关系保持一致的重要性。他指出:■◆★★■“虽然我们的经济伙伴关系获得显著发展,特别是通过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等(取得了成果),但仍有巨大潜力尚未开发★■■◆◆◆。”

  《工程(英文)》是中国工程院2015年创办的全球发布◆■■◆、开放获取的工程科技综合性期刊。近年来■◆,《工程(英文)》持续强化期刊学术品牌建设,努力将期刊搭建为高水平工程科技交流平台■■■★■★,推动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特色栏目集中反映科技期刊的办刊定位、方向和风格,《工程(英文)》非常注重特色栏目建设★★■◆■■。比如,★■◆■◆“新闻热点”关注工程科技最新进展,“观点述评”表达学术新观点★★◆◆,“工程成就”每年发布“全球十大工程成就”。特色栏目不仅丰富了期刊内容,也使得《工程(英文)》成为涵盖工程科技各领域,融工程研究★◆◆■◆■、实践、科普为一体的综合性学术交流平台。

  276名学科编委,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各国工程/科学院院士164人◆■★★;组织出版60余个前沿热点专题■■,形成9个常设专题,60%以上稿件来自国际顶尖团队◆★◆■■★;读者覆盖全球150余个国家和地区◆★■◆;期刊出版周期从季刊、双月刊缩短到月刊,年度发文量从70篇增加至300篇……

  日前巴基斯坦堡Quaid-i-Azam大学Mushtaq Ahmad院士一行来到陕西省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宁宫基地参观交流,航天育种工程中心主任郭锐教授及西安文理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张九东博士等专家团队与Mushtaq Ahmad院士一行进行座谈交流■★★。

  由中国工程院联合清华大学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前沿(英文)》是《工程(英文)》的子刊之一。期刊编辑部主任、清华大学教授王慧认为■◆◆:“在环境领域,国内外的研究问题有很大不同,高水平科技期刊既能反映我国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引导我国科研人员聚焦细分专业领域,真正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科技进步离不开开放合作的学术平台支撑◆■■★★★。《工程(英文)》自创刊起,就主动加强与世界主要国家工程院、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国际知名科学家的合作★■■。目前,期刊国际编委比例超过50%,国际作者比例达到60%,每篇论文至少有一个审稿意见来自国际学术同行。

  来自安徽建筑大学的巴基斯坦留学生安凯◆◆■◆,在学习之余★◆◆,时刻关注着中国铁路建设进展。不久前,他从安徽合肥来到甘肃陇南,实地探访项目施工现场,感受中国铁路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一起跟着镜头◆■■★◆,看看他都有哪些新发现吧!

  “只有约到高水平的论文,期刊的影响力才能得到提升,形成良性循环◆■◆★■★”“不妨采取★■■★◆◆‘专题约稿’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特定主题的好稿”“要努力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中英文同步出版,方便我国工程科技工作者以母语阅读和理解工程技术的先进成果■★,对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具有推动作用■■◆■”……那次会议上◆★★★,周济、郝吉明、陈赛娟等多位院士专家为这本刚刚诞生的科技期刊献计献策◆★★◆★。

我要下单